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定义的探究

点击数:563 | 发布时间:2025-07-27 | 来源:www.jamiot.com

    [摘要]国内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达成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的运用势必有其存在的客观环境和渊源,但公允价值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包括其它四类计量属性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本文拟借鉴FASB的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市场环境、规范和技术层面上等对公允价值在现在国内能否单独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字]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市场环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第一在上市公司推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推行势必成为国内会计史上的又一要紧里程碑,标志着国内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打造,对于健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备要紧意义。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达成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本文拟从探索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一些探讨。
    1、公允价值的内涵
    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 NO.157将公允价值概念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进行的有序买卖(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中供应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为:公平买卖中,熟知状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国内于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中,初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1月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买卖等准则中有公允价值的运用,但在同年财政部又取消了公允价值在上述准则中的应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使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国内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投资性房产、企业年金等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很多运用。
    伴随国内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根据在公平买卖中,熟知状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各国的概念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广的定义范畴,并不止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定义,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买卖和事情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靠谱性、有关性的信息水平特点。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妥
    依据以上概念,可知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买卖中,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买卖价格,其最大特点是源于公平买卖的市场。但笔者觉得,这肯定义并未反映作为一个计量属性所应有些在时间界定、买卖性质、买卖种类等方面的特点。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质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目化的特点或方面。计量属性分别反映了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点或方面;在时间上,要分清过去、目前与将来;在买卖性质上,要分清实质买卖、假设现时买卖和预期买卖;在买卖种类上,要分清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
    前四种计量属性特点如图所示

    特点
    计量属性 时间区间 买卖性质 买卖种类
    历史本钱 过去 实质 投入
    重置本钱 目前 假设 投入
    可变现净值 以后 预期 产出
    将来现金流量现值 以后 预期 产出

    计量属性相比可知公允价值确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 第一,它在时间界定上没限定,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目前的和将来的买卖,因此历史本钱常被叫做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重置本钱是目前时点的公允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和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依据预期的将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现值是折现后的结果,可达成净值不考虑折现);第二,它的买卖性质可以是实质买卖,也可以是假定买卖和预期买卖;第三,它的买卖种类可以是投入价值也可以是产出价值。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它需要可以反映被计量对象予以数目化的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这一特点应是独特的,不可以与被计量对象的其他特点有所重合。因此,笔者觉得公允价值的特点相当模糊,它涵盖了前四种计量属性的各自具备的特点,即在不一样的状况下可表现为不一样的计量属性。
    FASB发布的目前有效的6个财务会计定义框架公告中,有四个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其中,SFAC1和SFAC2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SFAC5和SFAC7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指南。SFAC5提出了5种可以在财务报表中用的计量属性,它们是:历史本钱、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在SFAC7中,FASB首次将公允价值定义在定义框架中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全方位深入的讲解。SFAC7指出,SFAC5提到的5种计量属性中,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未来的新起点计量;历史本钱主要用于初始确认和将来各期的摊销;现值主如果一种摊销办法。SFAC7又指出,SFAC5所界定的历史本钱、现行本钱、现行市价三种计量属性实质上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但,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不是公允价值;现值更不是公允价值,由于现值包含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FASB的上述说法已经被一些研究成就所修正。Scott和谢诗芬觉得,对于短期应收应对款项目,因为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视不计,故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这类项目的公允价值。而特定个体价值的现值与公允价值定义是冲突的,的确应该排除在公允价值以外。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涵盖下列计量属性:历史本钱、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短期)、现值(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
    FASB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它的颁布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推进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进步有要紧用途。第一,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了修订,觉得公允价值是一种买卖价格、有序买卖中的脱手价值,同时该概念还强调了主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在公允价值确定中有哪些用途。第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讲解:在非实质买卖状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目前模拟市场买卖信息确定的。另外,还将公允价值依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打造了公允价值估价的层级。FASB需要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我们的判断。估价层级系统对降低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靠谱性具备要紧意义。最后,还提出了估价首要条件理论,觉得“持续经营”和“在用”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首要条件。估价首要条件对推进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备要紧意义。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